课程介绍 | 国外社会学学说(下)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康老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国外社会学学说(下)”的课程介绍。
“国外社会学学说”课程分上(古典部分)和下(现当代部分)两个学期,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社会学学科形成前后至今的核心问题意识的演变脉络,以教师有所选择的一些重要思想家或主要流派为各讲框架,凸显基本学说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运行机制与社会个体生存状况之间相互作用的思考能力,更注重对抽象理论思辨与日常生活体验之间相互建构的体察领悟。
Vol.1122.1
课程介绍
国外社会学学说(下)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授课教师:李康
学分:2
教师介绍
图为李康老师在复旦大学大四时的留影
李康,男,1971年就出生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师。专业一直念的是社会学直到没法再往上念,但根本不会统计软件。长期教授社会学理论和历史社会学,勤于批改作业,勇于琢磨考题,怠于美化课件。据多年教学评估学生主观评语显示,上课最大优点和最大缺点都是“天马行空”。单独署名翻译的书已经出了二十多部,自己写的书却还没有出得来。成长于国机二院大院及其各地现场设计的工厂,惯于绿皮火车度日兼观察民生百态,也惯于工地独自玩耍兼深度思考人生。年少时热爱没钱买邮票时的集邮,在各种地图上做想象的旅行。成年后分别在哈佛和牛津当了两年访问学者,但社恐属性阻碍了访问学者,主要访问各种图书馆和旧书店。最喜欢齐美尔、托克维尔、黄舒骏、Nick Drake、《一一》、《The Wire》、馄饨、天蓝色、苏格兰风笛、耳机开大声、坐马路牙子、冒雨骑破车。
课程介绍
本门课程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下部分主要关注现当代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人物、重要著作和关键概念。课程梳理自二十世纪中期以降的社会学理论,诸如帕森斯对经典理论加以整合的尝试,以及包括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在内的建立在对帕森斯反思基础上的理论讨论,引介鲍曼、哈贝马斯、法兰克福学派、福柯、布迪厄、鲍德里亚等名家、流派的著述,了解社会理论核心问题意识流变的脉络。本课程尤其凸显理论学说与其时代背景之间的关联,建立理论诞生于何时何地的时空感,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运行机制与社会个体生存状况之间相互作用的思考能力,注重对抽象理论思辨与日常生活体验之间相互建构的体察领悟。
图为李康老师在英国巴斯
毅萌 编辑 / 鑫淼 校对
通识联播
精彩依旧继续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